●「枯木逢春」圖拓本。 網(wǎng)上圖片

上月底,因公事到訪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的北京白雲(yún)觀(其餘二觀為陝西重陽宮和山西永樂宮)。蒙監(jiān)院李信軍道長厚愛,特別帶了我們?nèi)タ匆蛔?,碑上的圖文因天然風化,幾乎不能辨讀,我們只能看到落款者和成碑之日期,以及殘存的「枯木逢春」圖。

幸好,李道長少時曾聽師傅講過此碑,於是我們大概可以知道碑文內(nèi)容。作為喜愛中國文獻學愛好者,我離開白雲(yún)觀後,馬上據(jù)尚可及見的文字和李道長所述之內(nèi)容,終於找到此碑的全文。

藏於北京白雲(yún)觀的這塊碑,是由白雲(yún)觀住持陳明霦於民國十六年(1927年)請人鈔錄,募資重刊新碑。據(jù)《北圖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》載,陳明霦道長從《順天府志》考證,知「平谷縣東獨樂村玄寶觀,有柏一株,枯槁已久」。元代至元年丁亥年間(筆者按:此年份有誤,估計是後了一個甲子,此誤亦見於諸本史志),燕京東郊鄉(xiāng)紳禮聘丘長春真人(丘處機)於田盤山棲雲(yún)觀設(shè)醮(據(jù)《長春真人西遊記》載,這是一場「祈雨醮」)。

文中提及:「時方大旱,十有四日,即啟醮事,雨大落,路經(jīng)平谷縣境,用膳於獨樂村玄寶觀中?!骨鹛帣C道長見那棵古柏已經(jīng)枯萎,覺得可惜,於是「起而摩之」。怎料,翌年春「枝葉復生,蔥鬱如故」,見者無不驚異。其後「南塘老人張?zhí)於葹橹髟?,玉溪老人趙鑄為之作記」。

八百餘年之後,「柏幹接天,宛若龍形」,可是「碑上文字,迭經(jīng)風雨,推殘模糊難辨」。陳明霦道長見之,「恐日久失傳」,於是「請人鈔錄,募資重刊新碑」。今碑拓錄於《北圖中國歷代石刻拓本彙編》。

按陳明霦道長說,此碑原文是刻於元代,石碑當在玄寶觀內(nèi)。雖然時代久遠,但幸好有一眾文獻大家有先見之明,早有拓本留下。此碑原文錄於陳援庵先生(陳垣)編纂的《道家金石略》金元部,題為《玄寶觀活死柏之記》。(陳援庵先生乃我國中國史學四大家之一,其餘三人為陳寅恪、呂思勉、錢穆。)

據(jù)援庵先生述,碑文乃引自北京大學圖書館藏藝風堂拓片。藝風堂拓片乃我國重要的金石拓片藏品,其原收藏者為繆荃孫(1844年-1919年),江蘇江陰人,曾任晚清翰林院編修。援庵先生以拓片為底本,並據(jù)清陳銘珪撰《長春道教源流》卷三補上數(shù)個字。(可惜,筆者手上沒有該拓片,不能一睹其風采??)

丘處機道長令「枯木逢春」,是他西遊止殺的其中一個事件,載於元代李志?!堕L春真人西遊記》之中,今日仍然流傳。還有一件有趣的事:碑文作者是玉溪老人趙鑄,而白雲(yún)觀住持李部長的師傅也叫玉溪道人,何其有緣!

●葉德平博士 香港教育大學「文化傳承教育與藝術(shù)管理榮譽文學士」課程統(tǒng)籌主任、「戲曲與非遺傳承中心」副總監(jiān),曾出版多本香港歷史、文化專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