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 周傾芫)今日(25日),特區(qū)政府公布了一系列公營醫(yī)療改革措施,旨在優(yōu)化醫(yī)療資源分配,並減輕重癥患者的醫(yī)療負擔。這些改革措施包括調整急癥室費用、門診收費標準,以及病理檢驗和放射造影服務的收費制度,同時設定了每人每年1萬元的公營醫(yī)療費用封頂額度。
市民鄭先生對政府的改革措施表示支持,感嘆道「合理,我覺得合理!」他表示,資源要平均分配,加之醫(yī)療費用增長的幅度並不大,所以可以接受?!肝蚁嘈耪块T都有研究過,幾多收費,如何分階段實行?!顾麃K指出,如果收費真的太便宜,急診室等很多資源會被濫用,亦相信政府其他部門會做好相應援助,照顧有困難的弱勢社群。
市民郭小姐也認為改革措施可以幫到老人家或者病重患者。「重癥減少收費,普通病癥增加收費,這樣彈性處理,減少了有一點問題就去看醫(yī)生、濫用公營資源的現象?!故芾ъ秾⑨t(yī)院急癥室排隊的印象,她本人從未踏入過公立醫(yī)院,「之前朋友想照一個核磁共振,都要等五年」,相信日後急癥室可以減少排隊。對於病理檢測方面,她認為,免費的肝腎功能查驗可以滿足大眾醫(yī)療需求,而基因檢測等高端檢測佔比例很小,並非普及性的檢查,自費就很正常。對於每年每人的公營醫(yī)療費用上限是1萬元,以及有5年的適應期,她覺得非常人性化。
Brian在香港生活了二十年,他對改革措施持積極態(tài)度,「我認為應該用者自付,1萬元上限非常便宜,尤其是和美國以及歐洲大部分國家比起來,香港的醫(yī)療支援已經很優(yōu)越了?!?他認為一個公平的社會應該讓有能力的人多負擔一些,從而惠及到那些真正有需要、有困難的人。
市民盧先生對改革措施表示支持,並認為1萬元的自費上限都可以接受,「1萬之上,政府就不收你的錢看病了,我覺得ok?!顾M?年的時間,來檢驗下,這樣的改革是否可行?!付寄芾斫?,政府不是不幫忙,而是盡力照顧到不同人群」。
大多數市民對改革措施表示理解和支持。他們相信政府在努力平衡醫(yī)療資源的同時,也在關注市民的醫(yī)療需求和經濟負擔。政府的五年實施計劃被認為給予了市民足夠的適應時間。
評論